台灣醫美專家交流論壇

標題: 中醫千年古方治胃病,胃酸胃胀胃痛對症下藥療效好—李莉主任醫師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dmin    時間: 2023-3-18 16:12
標題: 中醫千年古方治胃病,胃酸胃胀胃痛對症下藥療效好—李莉主任醫師
李莉,云南中醫藥大學第一從属病院(云南省中醫病院)老年病科主任醫師,传授,天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履历担當人,云南省云岭中醫疏调學派學術履历担當人,云南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糖尿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员,中國醫藥教诲學會常務委员,云南省中西醫连系學會内排泄專委會委员,云南省醫學會内排泄分會委员,云南省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员,云南省中西醫连系學會甲状腺專委會委员。

從事中西醫连系老年病,内排泄疾病临床,讲授,科研事情30余年,對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發症,甲状腺疾病,代谢性疾病,如高脂血症,高尿酸血症,痛风,更年期综合症,骨质蓬松症,高血压,冠芥蒂等心脑血管疾病,胃肠道,肝胆疾病的診治有丰硕的临床履历及療效。

案例分享

01

林某,男,45岁

首診:2001年10月23日

因“胃脘痛苦悲伤频频爆發3年,加剧半月”就醫。患者近3年來,频频呈現胃脘痛苦悲伤,痛苦悲伤爆發時无较着诱因。曾在红會病院做纤维胃镜示:浅表性腐败性胃炎,食道炎。腹部B超未發明较着异样。曾服多種西藥醫治,症状時轻時重。近半月痛苦悲伤再作,饥饿時加剧,進食後减轻,但食後腹胀,恶心欲呕,未吐逆,時有泛酸,大便逐日2~3次,時稀時溏,大便不顺畅,舌淡红,苔薄白腻,脉弦细。

查體:一般环境可。面色萎黄,心肺未見较着异样,腹平软,剑突下深压痛,无反跳痛,肝脾未涉及,肠鸣音正常。

西醫診断:慢性浅表性胃炎

中醫診断:胃痛(脾虚肝胃不和)。

治法:健脾疏肝,理气和胃。

方藥:调胃降逆汤加减。

太子参30g  白術15g  茯苓15g  砂仁10g(後下)  竹茹10g 苏梗15g  川楝子10g 延胡10g佛手15g  白及15g  蒲公英15g  薏苡仁30塑形背心,g 炒麦芽15g 甘草6g

5剂,水煎服。

二診(2001年10月30日):服上方5剂後,胃脘痛苦悲伤较前减轻,仍感脘腹胀痛,時有恶心,不思饮食,大便稀,逐日2次,舌淡红,苔根薄腻,脉弦细。故上方炒麦芽加量為30g,并加炒积壳15g以增强消食理气之力。

太子参30g  白術15g 茯苓15g  砂仁10g(後下) 竹茹10g  苏梗15g  川楝子10g 延胡索10g   佛手15g 白及15g  蒲公英15g  薏苡仁30g 炒麦芽30g  炒枳壳15g  甘草6g

5剂,水煎服。

三診(2001年代6日):服上方5剂後,胃脆痛苦悲伤较着减轻,已无恶心,任感脘腹胀闷,食少,口干,大便稍稀,逐日1-2次,舌淡红,苦根海腻,脉弦细。

因患者呈現口干,故上方去砂仁以防温燥伤阴,加葛根生津、升清止泻。

太子参30g 白術15g 茯苓15g 竹茹10g

苏梗15g 川楝子10g 延胡索10g 佛手15g

白及30g 蒲公英 30g 薏苡仁30g 炒麦芽30g

炒枳壳15g 葛根15g 甘草6g

5剂,水煎服。

四診(2001年11月16日):患者服藥後症状较着减轻,饮食增长,大便根基成形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继予上方加减调節1個月,患者病情不乱,精力轉佳,饮食、大便正常。

【按】该患者频频胃痛3年,症状時轻時重,既有饥饿時痛甚、進食後减轻、大便稀溏等殺蟑神器,脾胃衰弱的表示,又有食後腹胀、恶心欲呕、泛酸、大便不顺畅、舌苔白腻等肝胃不和、湿滞中阻的表示,连系舌脉象,该病辨為虚實混合之胃痛,治以标本分身,健脾渗湿與疏肝理气同治,方用龙祖宏传授自拟之调胃降逆汤加减而取效。方中白及、蒲公英為龙祖宏传授經常使用的對藥,白及苦、甘、涩,微寒,有收敛止血、消肿生肌、杀虫敛疮之成果;蒲公英苦、甘、寒,有清热解毒、利湿之成果。两藥适百家樂賺錢,用,既能止血消肿、生肌敛疮,又能清热解毒利湿,與四正人汤及理气藥适用,标本兼治,且能牵制方中白術、砂仁等藥的温燥之性。方中再加薏苡仁健脾渗湿,炒麦芽健脾消食。二診時患者胃痛减轻,但腹胀仍较着,饮食仍少,故加用炒枳壳及增长炒麦芽用量以加强理气消食之力。三診時患者呈現口干症状,故去温燥之砂仁,加葛根以生津,同時葛根能升清止泻,一藥多效而收到杰出療效。

02

刘某,女,56岁

首診:2002年11月4日

因“脘腹胀闷不适2年余,加剧1月”就醫。患者近2年來,频频呈現脘腹胀闷,時有炽热,進食後腹胀加剧,无呃逆、吐逆及泛酸,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從属病院查抄診為,胃下垂,胃黏膜脱垂。曾服多潘立酮片、麦滋林等西藥及中藥醫治,症状時轻時重。近1月來呈現脘腹闷胀加剧,進食後愈甚,得嗳气後可稍减,時有胃脘炽热,不思饮食,乏力思睡,自發喉中有痰難咳,口干,饮水未几,大便稀溏,逐花蓮外送茶,日1次、舌红,苔薄黄、脉沉细。查體:一般环境可,形體瘦弱,面色少華,心肺未查見较着异样,腹软,上腹压之不适、无较着压痛及反跳痛,肝脾未涉及,肠鸣音正常。

西醫診断:胃下垂

中醫診断:痞证(脾虚中气下陷)

治法: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

方藥:补中益气汤加减。

炙黄芪30g  太子参30g  當归15g  門術15g

陈皮10g  炙升麻6g  炒柴胡6g  炒枳壳15g

白及30g  蒲公英30g  桔梗10g  浙贝母15g

甘草6g

3剂,水煎服。

二診(2002年11月8日):患者服上方後脘腹胀闷较前减轻,進食後腹胀仍较着,不思饮食,乏力,口干,痰少難咳,大便稀溏,舌红,苔薄黄,脉沉细,上方加炒栀子清热

炙黄芪30g  太子参30g  當归15g  白術15g

陈皮10g  炙升麻 6g  炒柴胡6g  炒枳壳 15g

白及30g  蒲公英 30g  桔梗10g  浙贝母15g

炒栀子10g  甘草6g

5剂,水煎服

三診(2002年11月16日)進食後脘腹胀闷仍较着,饮食稍增,時有泛酸,精力较前好轉,口干,可咳出少量白色黏痰,舌红,苔白、脉沉细,上方把乌梅制酸,炒麦芽促健胃消食。

炙黄芪30g  太子参30g  當归15g  白術15g

陈皮10g  炙升麻6g  炒柴胡 6g  炒积壳15g

白及30g 蒲公英 30g  枯梗10g  浙贝母15g

炒栀子15g  炒麦芽30g  甘草6g

5 剂,水煎服。

四診(2002年11月23日)脘腹胀闷减轻,饮食增长,精力好轉,口干, 痰 少色白较前易咳,舌红,苔白,脉沉细。继守上方5剂。

五診(2002年11月30日):患者病情较着好轉,饮食增长,進食後做 临床比照 ,精力好轉,痰少色白易咳,舌红,苔白,脉沉细。上方去炒栀子

炙黄芪30g  太子参30g  當归15g  白術15g

陈皮10g  炙升麻 6g  炒柴胡 6g  炒枳壳15g

白及30g  蒲公英 30g  桔梗10g  浙贝母15g

乌贼骨15g  炒麦芽 30g  甘草6g

5 剂,水煎服。

六診(2002年12月10日)患者病情较着好轉,停服中藥,對峙瓜代服用补中益气丸及香砂养胃丸。

坐診時候

周四下战书

14:00-18:00

中治療療、摄生保健
更多中醫摄生資訊,尽在“滇盛堂中醫馆”

激情亲切接待各方朋侪的到來

咱們将竭尽所能為您辦事!




歡迎光臨 台灣醫美專家交流論壇 (http://bbs.bishushi.com.tw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